發表于:2022-04-08 00:00:00 來源:雙寧口腔 編輯:雙寧醫生 點擊:2646次
氟牙癥病因復雜,與個人年齡、氣候條件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。1931年,丘吉爾首次確定水中氟含量過高是該病的原因。同年,史密斯用氟化物作為老鼠實驗,證明了氟化物含量過高會導致這種疾病。一般認為,水中適宜的氟含量為1ppm (1mg / L),可有效預防齲齒而不患氟斑牙。但個體因素及其他生活條件對氟的敏感性也存在一定差異。飲水是攝入氟化物的最大來源,這是由人們的年齡、氣候條件和飲食習慣綜合決定的。
此外,氟在水中的最佳濃度與當地年平均最高溫度密切相關。美國0.7 ~ 1.2ppm;中國廣州約為0.7ppm。中國幅員遼闊,南北溫差很大,所以不可能只有一個合適的濃度。因此,我國現行水質標準氟濃度0.5 ~ 1ppm為宜。 食品中氟的吸收不僅取決于無機氟在食品中的溶解度,還取決于食品中鈣的含量。
如果加入鈣化合物,氟的吸收顯著減少。動物實驗證明,充足的維生素A和D以及適量的鈣和磷可以減少氟對身體的損害。由此可見,氟含量高并不是導致氟斑牙的唯一原因,因為在水中氟含量稍高的地區并不是人人都患這種病。 氟斑牙的發生還取決于過量氟進入人體的時間。氟化物主要在牙釉質發育過程中破壞牙胚成釉細胞。
因此,過量的氟化物只能在牙齒發育和礦化期間進入體內。如果在6、7歲以前,長期生活在飲用水氟含量高的地方病地區,即使以后搬到別的地方,也難免會涉及到以后長出的恒牙;相反,如果人在7歲以后進入高氟區,就不會出現氟斑牙。